山海之约•筑梦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2023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一、学校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行业优势显著,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至今已走过114年的办学历程,始终引领着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方面位居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学科平台
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社会科学总论共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1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科研平台
大连海事大学始终坚持立足航运、服务交通、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致力于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学校扎实推进科研平台建设,基本形成装备精良、开放共享的科研基地产业集群。
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围绕船舶运输安全保障技术、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技术、船舶污染防控与节能技术、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技术、海底工程技术、国际海事规则与海法创新等重点领域,积极打造综合交叉、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科研大平台,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二、博士后流动站介绍
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7个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在站博士后290余人。在2022年度,流动站获得共计226万元的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博士后基金资助率24.6%。近两年博士后科学基金排名全国50名左右。
在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共有22位博士后获得立项。
在2020年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中,我校7个博士后流动站均被评为优良等级。
序号 | 流动站 | 依托学院 | 研究方向 |
1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设计、 多式联运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 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决策、 多方式交通协同运营与低碳治理、 交通运输系统投融资风险评估与控制等。 | ||
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现代轮机管理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 | ||
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船舶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 |
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 |
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基础理论、 |
人工智能学院 | |||
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交通大数据分析、 |
7 | 法学 | 法学院 | 海商法学、 |
三、招聘岗位
(一)师资博士后
32周岁以下,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二)全职博士后
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
2023年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后招收计划详见附表(附件1)
四、薪酬福利待遇
(一)薪酬待遇
学校提供全口径年薪不低于38万元(外籍人员不低于30.5万元)。
申报并入选“博新计划”,可同时享受由国家分两年提供的不低于60万元资助。
(二)职称评审
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进站后经个人申请即直接认定中级职称,在站期间可申报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三)住房待遇
学校为博士后一次性提供3万元租房补贴,并在有房源情况下提供可租住公寓住房。
(四)社保待遇
学校按规定为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缴纳四险二金;对无法缴纳社会统筹的外籍博士后购买商业保险。
(五)子女入学待遇
全职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子女享受学校教职工子女入学待遇。
幼儿园:辽宁省五星级;
附属学校(小学、初中):以“幸福教育”为办学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大连市首批“义务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大连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大连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大连市平安校园。
(六)其他福利待遇
享受学校教职工体检,教工自助餐。
五、未来发展
1. 师资博士后按期出站并考核合格及以上,即可留校工作,并享受事业编制;
2. 全职博士后按期出站并考核优秀及以上,有留校工作机会,并享受事业编制;
3. 博士后出站后,留校工作学校给予不低于20万元安家费;
4. 博士后出站后,留连工作大连市给予30万元安家费;
5. 博士后出站后,符合“兴辽英才计划”博士后储备项目要求,可申请辽宁省30万元奖励。
备注:4.5地方政策请以最新文件为准,如需了解省市最新政策,可根据文中联系方式咨询学校工作人员。
六、招聘程序
(一)应聘师资博士后
将应聘材料同时发送至zhaopin@dlmu.edu.cn,postdoc_dmu@163.com两个邮箱;邮件名称请注明“师资博士后+应聘的流动站+姓名+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二)应聘全职博士后
应聘者了解相关招聘信息并联系合作导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后,将应聘材料发送至校博管办postdoc_dmu@163.com,邮件名称请注明“全职博士后+应聘的流动站+姓名+合作导师姓名+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应聘材料主要包括:
(1)个人简历;
(2)可证明符合条件的相关材料扫描件(PDF格式,含学历学位证书,代表作等科研成果及博士毕业学校排名证明等)。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邢老师
电话:+8641184728621
邮箱:postdoc_dmu@163.com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
附件1:大连海事大学2023年博士后招聘计划表
序号 |
博士后流动站 |
学院 |
岗位要求 |
研究方向 |
合作导师 |
合作导师邮箱 |
1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船舶工程、控制或计算机软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工程 |
张英俊 |
zhangyj@dlmu.edu.cn |
2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避碰、航海仿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安全保障技术 |
刘正江 |
liuzhengjiang@dlmu.edu.cn |
3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一定的应用实践经验;3.已发表过较好的期刊论文或国际会议论文,算法设计及实现能力强;4.在站期间要求参与实验室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 |
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数据科学 |
左毅 |
zuo@dlmu.edu.cn |
4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海上智能运输工程 |
郑中义 |
dlzzyi@dlmu.edu.cn |
5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航行技术 |
任俊生 |
jsren@dlmu.edu.cn |
6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系统 |
张新宇 |
zhangxy@dlmu.edu.cn |
7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避碰、航海仿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安全保障技术 |
史国友 |
sgydmu@dlmu.edu.cn |
8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运动控制 |
张国庆 |
zgq_dlmu@163.com |
9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电子通信、网络技术、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电子通信、航海、人工智能或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海上智能运输系统、海洋边缘智能、智能搜救、无人船通信控制一体化 |
杨婷婷 |
yangtingting820523@163.com |
10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舶水动力、流体仿真、机器学习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航海动态仿真 |
孙霄峰 |
xfsun@dlmu.edu.cn |
11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避碰、航海仿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工程、海上安全保障技术、航海仿真 |
尹勇 |
bushyin@dlmu.edu.cn |
12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空间信息、遥感科学、电子信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仪器科学、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加过国家级重大项目,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信息工程 |
李颖 |
yldmu@dlmu.edu.cn |
13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运动控制 |
张显库 |
zhangxk@dlmu.edu.cn |
14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虚拟现实、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较强的编程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工程、海上安全保障技术 |
任鸿翔 |
dmu_rhx@dlmu.edu.cn |
15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舶避碰、船舶自主化与智能化、海上交通安全保障、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及实现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在站期间要求参与实验室课题,并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
海上交通安全保障 |
章文俊 |
wenjunzhang@dlmu.edu.cn |
16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校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或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船舶运动建模、虚拟现实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上智能运输工程 |
张秀凤 |
zxfdmu@dlmu.edu.cn |
17 |
交通运输工程 |
航海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海上交通工程、船舶自主化与智能化、航海安全保障、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目标识别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及实现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在站期间要求参与实验室课题,并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篇以上。 |
海上信息工程、海洋目标识别与定位、海上交通安全保障、 |
杨家轩 |
yangjiaxuan@dlmu.edu.cn |
18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智能材料、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交通基础设施材料可持续发展技术、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交通基础设施运营环境的仿真、评估与安全预警技术 |
郭乃胜 |
naishengguo@dlmu.edu.cn |
19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以科学研究为主,根据研究需要申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其他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至少2篇JCR分区二区以上SCI论文,具体以工作协议书约定为准。 |
交通运输工程、绿色港口航道工程、海洋生态环境评价及修复、近海防灾减灾绿色工程、航运安全及风险防控仿真等 |
尤再进 |
b.you@dlmu.edu.cn |
20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智能材料、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船舶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
孙俊才 |
sunjc@dlmu.edu.cn |
21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物流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物流系统工程、供应链管理、水路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物流系统工程与供应链管理优化 |
杨华龙 |
hlyang@dlmu.edu.cn |
22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智能材料、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桥梁及其他交通结构物安全与耐久性研究及评价 |
范颖芳 |
fanyf@dlmu.edu.cn |
23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物流工程与管理、工商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能力较强;4.具有团队意识。 |
港航系统规划、物流系统优化、现代优化方法 |
计明军 |
jmj@dlmu.edu.cn |
24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工业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智能制造、自动化码头中一个或几个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2.掌握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随机动态规划、机器学习中的一种或几种技能;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有较好的英文写作能力;4.对科研热爱,具有吃苦耐劳的科研品质;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获得省部级项目1-2项;或获得国家级项目1项。 |
1)供应链优化(风险中断问题、库存管理问题)、供应链调度(协同调度优化问题、集成调度优化问题);2)强化学习方法和鲁棒优化方法;3)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系统运营(大数据环境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自动化港口运营系统)和智能制造;4)自动化码头运营优化(基于数据的AGV调度优化) |
唐亮 |
tangericliang@dlmu.edu.cn; erictangliang@163.com |
25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智能材料、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集装箱供应链系统优化 |
靳志宏 |
jinzhihong@dlmu.edu.cn |
26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岩土工程、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姜谙男 |
jiangannan@163.com |
27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智能材料、BIM技术、数值仿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低维相变材料的机理研究及合成 |
刘娟 |
juan.liu@dlmu.edu.cn |
28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方法、土动力学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岩土工程、近海工程结构动力灾变、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 |
崔春义 |
cuichunyi@dlmu.edu.cn |
29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摩擦学或者内燃机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或者摩擦学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6.积极参与团队科研项目,承担科研工作。 |
高性能陶瓷材料 |
徐久军 |
jjxu@dlmu.edu.cn |
30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北极航线规划与管理 |
李振福 |
lizhenfu@dlmu.edu.cn |
31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化学工程、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或者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电化学储能技术相关电解液溶液、膜、电极等关键材料,以及结构设计、模拟仿真等方面开展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3.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参与过省部级以上项目;4.具备较好的中英文论文写作能力;5.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6.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新型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开发、绿色港口能源管理系统模拟与优化 |
马相坤 |
maxk@dlmu.edu.cn |
32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取得材料、化学和物理专业相关的博士学位;2.在功能性材料、聚合物材料设计、合成或理论计算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 |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机理研究 |
文钟晟 |
wenzs@foxmail.com |
33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具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等离子体物理及数值模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1、航天器等离子体推进技术的理论与数值模拟; |
段萍 |
duanping@dlmu.edu.cn |
34 |
交通运输工程 |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3.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1项,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设计、多式联运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决策、多方式交通协同运营与低碳治理、交通运输系统投融资风险评估与控制 |
匡海波 |
khb@dlmu.edu.cn |
35 |
交通运输工程 |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综合交通、港口航运和交通物流大数据等方面开展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工作;3.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参与过省部级以上项目;4.具备较好的中英文论文写作能力;5.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6.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设计、多式联运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决策、多方式交通协同运营与低碳治理 |
贾鹏 |
jiapeng@dlmu.edu.cn |
36 |
交通运输工程 |
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 |
1.具有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港航大数据管理与决策、综合运输系统低碳治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3.参与过国家级项目,已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4.具有较好的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好的中英文论文写作能力。5.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项目,或获得国家级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 |
多式联运系统集成与优化调度、交通运输大数据管理与决策、多方式交通协同运营与低碳治理 |
赵宇哲 |
zhaoyuzhe@dlmu.edu.cn |
3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自动化、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轮机、自动化、信息、电子电气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要求在站期间发表SCI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或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船舶低碳/零碳动力装置试验验证,新一代LNG船舶仿真测试、智能机舱、轮机仿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 |
张均东 |
zhjundong@126.com |
38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防污染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智能船舶、轮机工程、传感器技术、故障诊断或者微流体技术等前沿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3.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研方法和工具,提出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深入的解决方案;4.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团队合作精神强。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电一体化、绿色船舶、机械电子工程、海洋工程装备 |
孙玉清 |
sunyq@dlmu.edu.cn |
3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防污染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智能船舶、轮机工程、传感器技术、故障诊断或者微流体技术等前沿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3.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研方法和工具,提出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深入的解决方案;4.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团队合作精神强。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电一体化、绿色船舶 |
张洪朋 |
zhppeter@dlmu.edu.cn |
4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工程热物理学科、机械学科或能源化学相关博士学位;2.在构型优化、拓扑结构优化、热管、高效热管理、燃料电池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动手实践能力;3.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强。 |
强化传热以及热管理 |
纪玉龙 |
jiyulong@dlmu.edu.cn |
4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轮机工程、环境工程、先进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高水平论文,试验、数值计算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1.绿色船舶智能技术; |
吴宛青 |
wuwanqing@dlmu.edu.cn |
4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驱动控制、智能微电网、视觉图像识别与处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过国家级科技项目;4.严谨踏实,具有合作精神。 |
舰船综合电力与智能控制 |
刘彦呈 |
liuyc@dlmu.edu.cn |
43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舶、机械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数值计算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1.轮机设备智能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2.信号处理与智慧传感器技术;3.船舶动力装置减振降噪技术;4.船机零件摩擦学性能测试与智能预测技术; |
李国宾 |
guobinli88@163.com |
4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在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或近期内能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取得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光学(电)工程、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领域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2.勤奋踏实,为人诚实,具有强的团队合作奉献精神和责任心,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3.在相关领域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对本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方向有良好把握。 |
1.水下智能触觉感知;2.光-电检测技术;3.机械控制与自动化 |
宋永欣 |
yongxin@dlmu.edu.cn |
4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近五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新材料合成、多相催化、分离、计算机技术或软件工程、计算化学和环保节能等相关背景,专业能力突出; |
船舶与海洋节能减排新材料及装备 |
孙天军 |
suntianjun@dlmu.edu.cn |
4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申请人具有化学、能源或材料等专业背景,已获或近期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学术道德端正,富有进取心和科研兴趣,工作踏实肯干,有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表达,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原则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
船舶洁净能源研究,采用电催化、光(电)催化、热催化等手段实现洁净能源(如氢能)制备及船舶污染物消除(氮氧化物、CO2减排及转化)。 |
宗旭 |
xuzong@dlmu.edu.cn |
4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 |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海底管道流动安全保障 |
李文华 |
lwh992@dlmu.edu.cn |
48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工作认真负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
1.智能海洋机器人(水面无人艇、水下机器人、水上无人机) |
王宁 |
n.wang@ieee.org |
4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开展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 |
1.机器人 |
徐敏义 |
xuminyi@dlmu.edu.cn |
5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轮机仿真技术、机电设备远程故障诊断和健康状态评估、大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国家级重大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现代轮机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 轮机仿真技术 |
孙建波 |
vrsjb@dlmu.edu.cn |
5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轮机、自动化、信息、电子电气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智能机舱、 轮机仿真、机器学习、 模式识别、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 |
甘辉兵 |
ghbzq@dlmu.edu.cn |
5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师资博士后或博士后 |
1.船舶废气污染物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
徐敏义 |
hanzt@dlmu.edu.cn |
53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具有内燃机设计、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遵守学术道德,积极进取;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
低碳零碳内燃机燃烧系统优化 |
陈化 |
weiyi@dlmu.edu.cn |
5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轮机工程学院 |
1.具有材料、物理或化学等专业背景;2.工作严谨,创新能力强,具有团队意识;3.已发表过高水平论文。 |
纳米光电材料及器件;功能纳米材料的荧光检测应用 |
徐赛 |
xusai@dlmu.edu.cn |
55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械设计、激光加工等方向从事过相关研究并发表过高水平论文;3.为人正直善良、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激光加工技术、形状记忆合金及应用、新型船舶设计 |
林成新 |
lchxin@dlmu.edu.cn |
56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动力机械及工程或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功能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叶轮机械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及实验测试等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4.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热力叶轮机械气动力学理论、数值与试验研究,热力叶轮机械主/被动流动控制研究 |
陆华伟 |
hwlu66@dlmu.edu.cn |
5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理论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水面无人艇或无人水下航行器智能决策与控制等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4.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海上无人系统技术 |
梁霄 |
liangxiao@dlmu.edu.cn |
58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船体结构强度与疲劳强度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4.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船舶结构安全性监测与评估 |
常欣 |
xin.chang@dlmu.edu.cn |
59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制冷及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能源与动力系统、传热传质、空调等相关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从事过相关项目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4.工作严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空调制冷、传热传质、可再生能源、船舶节能 |
高洪涛 |
gaohongtao@dlmu.edu.cn |
60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具有机械工程、力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可靠性设计、结构优化、疲劳分析等相关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洋装备可靠性设计与智能优化、极地设备冬装化技术 |
刘志杰 |
liuzj@dlmu.edu.cn |
61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1.满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机械系统摩擦学、机械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实验动手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机械系统摩擦学、机械系统动力学 |
张会臣 |
hczhang@dlmu.edu.cn |
62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全职博士后在博士期间有高质量论文发表,师资博士后要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3.严谨求实,团队意识强。 |
智能船舶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非线性系统控制,多智能体系统控制、船舶运动控制,船舶电气系统 |
王丹 |
dwang@dlmu.edu.cn |
6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或发表1篇高水平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以上。 |
智能船舶电力电子技术与运动控制,非线性系统控制,多智能体系统控制、船舶运动控制,船舶电气系统 |
彭周华 |
zhpeng@dlmu.edu.cn |
6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实验室课题;2. 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积极参与实验室项目申报工作;3.严谨求实,团队意识强。 |
非线性控制、鲁棒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 |
杜佳璐 |
dujl@dlmu.edu.cn |
65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航海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3.在站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课题;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1.船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2.海洋航行器智能控制与协同 |
范云生 |
yunsheng@dlmu.edu.cn |
66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自动控制、机器人或数学及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控制理论及相关数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滑模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强化学习控制及其在网络化控制系统和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中的应用 |
于双和 |
shuanghe@dlmu.edu.cn |
6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航海技术、空间信息、遥感科学、电子信息、软件工程、控制工程、通信工程、仪器科学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加过国家级重大项目,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无人船舶多源感知信息融合及智能控制 |
李颖 |
yldmu@dlmu.edu.cn |
68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轮机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相关理论基础。 3.已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科研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高水平期刊论文2篇以上,并主持或参与申报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及参与实验室课题; |
群体智能系统协同与控制技术 |
余明裕 |
mjer@dlmu.edu.cn |
69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船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方向博士后进站要求: |
船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无人装备与系统关键技术 |
郑凯 |
kzh@dlmu.edu.cn |
70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及轮机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
船舶安全预警与智能容错技术、船舶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海洋航行器智能控制与协同 |
郝立颖 |
haoliying@dlmu.edu.cn |
7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严谨求实,具有合作精神;3.参与过省部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4.在站期间发表2篇SCI检索期刊论文、或发表1篇SCI检索期刊论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
电机结构优化设计及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与微电网、船舶电力推进 |
朱景伟 |
zjwdl@dlmu.edu.cn |
72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交通控制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3.严谨求实,团队意识强。 |
群体智能系统协同与控制技术 |
岳伟 |
weiy@dlmu.edu.cn |
73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自动控制、机器人或数学及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控制理论及相关数学和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滑模控制理论及应用、船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海洋工程装备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 |
阎妍 |
y.yan@dlmu.edu.cn |
74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船舶电气工程学院 |
1.具有独立科研工作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要求博士期间发表过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2.参与过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3.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 |
海洋航行器自主控制、无人系统集群控制、非线性系统控制 |
刘陆 |
luliu@dlmu.edu.cn |
75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号与图像处理、光学成像等相关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红外探测、图像处理、目标检测与信号处理 |
董丽丽 |
donglili@dlmu.edu.cn |
7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光电、微电子等相关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4.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半导体功能材料与器件、气体传感器、信号处理、光催化、污染物检测 |
符策 |
fu_ce@dlmu.edu.cn |
7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人工智能 |
付先平 |
fxp@dlmu.edu.cn |
78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 博士期间从事光网络或无线网络的相关研究;2.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科研能力强;3. 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光网络、无线网络 |
何荣希 |
hrx@dlmu.edu.cn |
79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无线电导航、通信、电子信息、雷达、计算机和交通信息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 |
海上智能通信导航技术、导航与雷达信息系统 |
胡青 |
hq0518@dlmu.edu.cn |
8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计算、数学或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语义Web、物联网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知识图谱补全与基于数值的语义(物联)网方法 |
李冠宇 |
liguanyu@dlmu.edu.cn |
81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通信电子、计算机、网络、软件、航海、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参与过重要科研项目,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或实践经验;3.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智能通信、无线网络及仿真、边缘计算 |
林彬 |
binlin@dlmu.edu.cn |
8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计算科学技术、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4.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5.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刘朝斌 |
zhbliu@dlmu.edu.cn |
83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射频识别、无线通信、雷达、导航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射频通信理论与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 |
刘宏梅 |
lhm323@dlmu.edu.cn |
84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光电、微电子等相关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4.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半导体功能材料与器件、气体传感器、信号处理、光催化、污染物检测 |
刘剑桥 |
jqliu@dlmu.edu.cn |
85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无线通信网络、深度强化学习、优化理论与技术、感知、通信与计算(ISCC)融合等领域的研究基础;3、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 |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通感算融合与网络资源分配、深度强化学习、基于分布式学习的异构网络优化 |
那振宇 |
nazhenyu@dlmu.edu.cn |
8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 要求具有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无线定位跟踪、无线感知等相关研究基础;2. 要求发表过本领域IEEE汇刊级别论文;3.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4. 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实验室课题。 |
智能感知、智能网络、定位跟踪、机器学习 |
王洁 |
wang_jie@dlmu.edu.cn |
87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号与图像处理、微流控、机械电子工程、分析化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等相关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信号与图像处理理论与技术、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 |
王俊生 |
wangjsh@dlmu.edu.cn |
88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控制理论与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信号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能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5.在站期间需发表高水平论文(刊源可参考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或期刊目录)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信号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 |
王新年 |
wxn@dlmu.edu.cn |
89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号与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或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2.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3.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新型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及制备技术、半导体器件辐射探测及辐射加固技术 |
王颖 |
wangying7711@dlmu.edu.cn |
9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满足学院引进要求;2.具有遥感科学与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3.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在站期间能够参与课题组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高光谱图像处理,遥感信息处理,计算成像,深度学习 |
王玉磊 |
wangyulei@dlmu.edu.cn |
91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含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射频通信理论与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 |
王钟葆 |
wangzb@dlmu.edu.cn |
92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 具有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物理、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 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科研能力很强;3. 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无线(可见)光通信、海上/水下通信、智能无线传输 |
岳殿武 |
dwyue@dlmu.edu.cn |
9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图形图像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3.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其中一篇在2区以上);4.在站期间积极参与课题组项目,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智能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 |
张德珍 |
dezhen@dlmu.edu.cn |
9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2.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科学与应用、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智能交通控制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智能软件、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图像信息处理 |
张维石 |
teesiv@dlmu.edu.cn |
9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科学与工程计算、生物信息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自然语言处理、生物医学文本挖掘 |
张益嘉 |
zhangyijia@dlmu.edu.cn |
9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号与图像处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机械电子工程等相关领域博士学位;2.在站期间参与课题组项目,发表高质量论文2篇以上。 |
光电信息检测技术,计算成像,深度学习 |
赵明 |
eachzhao@dlmu.edu.cn |
97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 具有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物理、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 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科研能力很强;3. 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无线(可见)光通信、海上/水下通信、智能无线传输 |
岳殿武 |
dwyue@dlmu.edu.cn |
9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
1.具有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应用、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遥感图像处理 |
宋梅萍 |
smping@dlmu.edu.cn |
9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信息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或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或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可信人工智能、智能系统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可信人工智能、自主无人系统、大数据 |
刘洪波 |
lhb@dlmu.edu.cn |
1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学院 |
1.在机器学习、视频处理,语音处理、或自然语言处理等多媒体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2.已发表较好的论文,有较强的算法设计和实现的能力,并且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3.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参与实验室课题。 |
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语音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 |
王睿俐 |
r.wang@dlmu.edu.cn |
1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学院 |
1.在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或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2.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并且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 |
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像处理、NLP或文本挖掘、 大数据分析 |
鲁明羽 |
lumingyu@dlmu.edu.cn |
10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人工智能学院 |
1.具有计算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系统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数据库理论与技术、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或者知识图谱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动手能力强;4.严谨求实,沟通交流能力强,合作精神强。 |
人工智能、大数据、知识图谱 |
张俊 |
zhangjun@dlmu.edu.cn |
10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课题和大型企业研究项目。 |
物流仓储及配送系统优化;企业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
王征 |
wangzheng@dlmu.edu.cn |
104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运筹学、组合优化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算法设计能力强;4.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两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项目研究。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系统优化 |
白丹宇 |
mikebdy@126.com |
105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已发表高水平论文,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2.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 |
信息管理与交通大数据 |
林正奎 |
dalianjx@163.com |
10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要求:1.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2.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 |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 |
栾维新 |
weixinl@vip.163.com |
10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在金融工程、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大数据等领域之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2.拥有良好的数理功底,具有良好的编程能力;3.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4.满足流动站对博士后工作的基本要求。 |
航运大数据、航运金融、金融风险管理、衍生品、资产定价 |
隋聪 |
suicong2004@163.com |
108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师资博士后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港航经济管理、航运金融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4.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科研能力强;6.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港航经济管理、港口协同发展与绿色增长、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链(航运)金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
匡海波 |
khb@dlmu.edu.cn |
10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课题和大型企业研究项目。 |
管理科学与交通系统优化 |
曾庆成 |
qzeng@dlmu.edu.cn |
110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博士毕业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等;2、在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数据分析、应急管理等方向具有扎实基础;3,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
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大数据管理、风险与应急管理 |
刘家国 |
liujiaguo@gmail.com |
11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在站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2.获得省部级课题或以上项目,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导师在研的国家级课题和大型企业研究项目。 |
管理科学与交通系统仿真优化、人工智能 |
陈康 |
chenkang@dlmu.edu.cn |
112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 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2. 在工程管理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 已发表本专业相关的中英文学术论文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王楠楠 |
wangnnannan@dlmu.edu.cn |
113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 具有管理学或工学学术背景。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马晓雪 |
maxx1020@dlmu.edu.cn |
114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师资博士后需满足学院师资引进要求;2.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3.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港航经济管理、航运金融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4.已发表较好的论文,科研能力强;6.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航运大数据、航运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
孟斌 |
mengbin@dlmu.edu.cn |
115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已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韩兵 |
hanbing@dlmu.edu.cn |
116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工作任务;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共同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共同申报国家级课题等 |
交通运输经济、垄断行业改革、环境规制等 |
许丽丽 |
lilixu@dlmu.edu.cn |
11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 |
1.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
航运金融 |
郭红月 |
hyguo@dlmu.edu.cn |
118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阎铁毅 |
ytylly@126.com |
119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民法学、土地法治、自然资源法治 |
李国强 |
13504337340@126.com |
120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博士学位;2.海洋法、国际私法、文化遗产保护法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参与过相关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洋法、国际私法、文化遗产保护法 |
马明飞 |
mingfeima@163.com |
121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法治化、基层自治法律体系建设 |
王勇 |
jlu2004@126.com |
122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洋法、海事法 |
李志文 |
lizhiwen@dlmu.edu.cn |
123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洋法治 |
李天生 |
157972278@qq.com |
124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在法理、宪法行政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宪法行政法 |
王世涛 |
wst629@163.com |
125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领域的博士学位;2.在海商法、国际法、海洋法、环境法、民商法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学术论文,参与过上述领域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商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环境法 |
韩立新 |
hanlixin@dlmu.edu.cn |
126 |
法学 |
法学院 |
要求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合计2篇以上且获得省部级或以上课题,或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或参与合作导师课题。 |
国际法、海洋法 |
张晏瑲 |
ycchang@dlmu.edu.cn |
127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民商法学 |
翟云岭 |
zhaiyunling@sina.com |
128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国际法 |
王淑敏 |
sunnyw@163.com |
129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博士学位;2.在海洋法、国际法公法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能熟练使用英文,包括撰写及发表英文论文;4.已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参与过省部级以上项目;5.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修改问题研究 |
邹克渊 |
zoukeyuan@dlmu.edu.cn |
130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海商法或海洋法方向一名;仲裁法、诉讼法(争端解决)方向一名 |
初北平 |
chubeiping@dlmu.edu.cn |
131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刑法学 |
敦宁 |
dunning1980@163.com |
132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行政法学 |
陈国栋 |
chenguodong@dlmu.edu.cn |
133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在国际法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严谨求实,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强 。 |
国际法 |
周清华 |
zhouqinghua@dlmu.edu.cn |
134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2。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和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
徐元 |
congyu100@163.com |
135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在民法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侵权责任法、比较民商法 |
黄芬 |
huang794100@dlmu.edu.cn |
136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政法理论、应急法制 |
姜永伟 |
jyw198778@126.com |
137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在国际法、经济法、民商法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高水平的论文;4.严谨求实,创新能力及合作精神强 。 |
海商法、国际航运竞争法 |
朱作贤 |
zhuzuoxian@dlmu.edu.cn |
138 |
法学 |
法学院 |
1.具有法学类的博士学位;2.在刑法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3.已发表较好的论文;4.严谨求实,合作精神强。 |
刑法学(网络犯罪) |
姜瀛 |
jiangyingljj@dlmu.edu.cn |
139 |
法学 |
法学院 |
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超过3年的博士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坚实的刑法学学术训练背景及较强学术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学术交流和写作能力,已在本学科领域公开发表过研究论文 |
刑法学 |
马乐 |
constanza@126.com |